云来云往
切换模式
工具收藏
放到桌面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开始查询
2月22日历史上发生的事件:
1. 1962年-中国现代史学者胡适逝世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是中国现代史最著名的学者之一。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62年2月24日胡适逝世,1939年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更多>>>
2. 1848年-《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
《共产党宣言》(德语:Manifest der Kommunistischen Partei),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典政治文献之一,最早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得里希·恩格斯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发表。同年2月24日《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这个宣言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同盟纲领。这份文件最初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党纲,为该组织的目的和程序。该宣言鼓励无产者联合起来发动革命,以推翻资本主义并最终建立一个无阶级的社会。《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政党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纲领之一。更多>>>
3. 1918年-爱沙尼亚宣布从俄罗斯独立
爱沙尼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Estonia),是北欧波罗的海三国之一,1918年2月24日宣布独立。西向波罗的海,北向芬兰湾,南面和东面分别同拉脱维亚和俄罗斯接壤。首都为塔林。人口为129.4万(2012年3月)。主要民族有爱沙尼亚族、俄罗斯族、乌克兰族和白俄罗斯族。官方语言为爱沙尼亚语,英语、俄语亦被广泛使用。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路德宗、东正教和天主教。爱沙尼亚有1400多个湖迫和1500座岛屿,森林占全国面积的46.7%,以风景美丽闻名于世。每年吸引300多万的游客到爱旅游。更多>>>
4. 0947年-耶律德光开封建国改国号
辽太宗耶律德光(902年11月25日-947年5月15日),字德谨,契丹名耶律尧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次子,大契丹国第二位皇帝(927年12月11日至947年5月15日在位),在位20年。947年2月24日,辽太宗耶律德光将国号由“大契丹国”改为“大辽”,成为辽朝首位皇帝。大同元年四月二十二日(947年5月15日),耶律德光在河北栾城杀胡林(今河北栾城县的西北)病逝,辽人将其运回北方安葬。途中为防尸体腐败,以盐渍腌其尸,以保证尸体完好运回草原安葬。更多>>>
5. 1881年-清政府签订《中俄伊犁条约》
《中俄伊犁条约》又称《中俄改订条约》、《圣彼得堡条约》,是1881年(光绪七年)2月24日是清朝与沙皇俄国在圣彼得堡签定的有关归还新疆伊犁地区的条约。根据条约及其子约,中国虽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领土,但仍割让了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是有损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不平等条约。更多>>>
6. 1935年-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何叔衡牺牲
何叔衡(1876年-1935年2月24日),字玉衡,号琥璜,湖南宁乡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清末秀才,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新民学会骨干会员,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成员。1921年7月与毛泽东作为长沙代表参加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5月长沙“马日事变”后,赴上海转入地下工作,与谢觉哉、徐特立等创办中共印刷机构“聚成印刷公司”,任经理。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突围长征后,留守赣闽根据地坚持游击斗争。1935年2月24日在福建长汀水口被国民党部队包围,于突围中牺牲,终年59岁。更多>>>
7. 1804年-俄国地球物理学家楞次诞生
海因里希·楞次(Heinrich Lenz,1804年2月24日-1865年2月10日),俄国物理学家、地球物理学家,波罗的海德国人。楞次1804年出生于被俄国占领的爱沙尼亚德尔帕特市,楞次总结了安培的电动力学与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后,于1833年在圣彼得堡科学院宣读了题为“关于用电动力学方法决定感生电流方向”的论文,提出了感生电动势阻止产生电磁感应的磁铁或线圈的运动,后来这条定律被称为楞次定律,在1834年的《物理学和化学年鉴》上发表。随后德国物理学家亥姆霍兹证明楞次定律实际上是电磁现象的能量守恒定律。1865年在罗马因中风逝世。更多>>>
8. 1931年-巴金发表长篇小说《家》
1931年2月24日,巴金发表长篇小说《家》。更多>>>
9. 1995年-中央要求加强重视“三农”问题
1995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一定要正确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全党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更多>>>
10. 1953年-德国陆军元帅龙德施泰特卒
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德语:Karl Rudolf Gerd von Rundstedt,1875年12月12日-1953年2月24日),纳粹德国德意志国防军陆军军官,1940年7月19日被晋升为元帅。他是纳粹政权军官中资历最老的指挥官之一,曾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最能干的指挥官。曾指挥第2集团军入侵捷克,指挥南方集团军群入侵波兰。对苏联的入侵期间,伦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围歼了当面苏联元帅布琼尼部队的主力。1953年2月24日死于心脏病。更多>>>
11. 1959年-中华林学会姚传法逝世
姚传法(1893年-1959年2月24日),字心斋,祖籍浙江省鄞县(今宁波市),生于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林学家、林学教育家。他在国民政府任职期间,提倡兵工造林,曾参加《森林法》草案的拟订工作和主持《土地法》的审议工作,主张推行法制,以法治林。他是中华林学会创办者之一,为中华林学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59年2月24日在上海病逝,终年66岁。 姚传法毕生致力于林业工作近40年,奔走呼吁,不遗余力,发表论文20余篇。他在弘扬林业,组织学会活动,以法治林,加强林业教育,促进林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贡献。更多>>>
12. 2006年-国学大师张中行在北京解放军305医院安然辞世
2006年2月24日 (农历正月廿七),国学大师张中行在北京解放军305医院安然辞世。更多>>>
13. 1525年-帕维亚会战爆发
帕维亚战役(Battle of Pavia),是查理五世和弗朗索瓦一世在第一次意大利战争期间的一次战役。1525年2月24日夜间,佩斯卡拉侯爵指挥的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约2万人,在暴风雪的掩护下进占帕维亚附近的有利阵地。当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西班牙国王,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五世为争夺意大利土地,在意大利的帕维亚击败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两万八千名法军被两万三千名西班牙军几乎全歼,法兰西斯一世也被俘虏。西班牙军队在此战役中以装备火绳枪的西班牙雇佣步兵部队为主力,显示了热兵器在战争中的巨大威力。更多>>>
14. 1920年-希特勒提出《二十五点纲领》
《二十五点纲领》,是德国工人党1920年2月24日在慕尼黑霍夭勃劳豪斯啤酒店大厅举行群众集会,该党宣传部长希特勒在会上发表演说。整个演说贯穿着"大德意志主义"、"复仇主义"、"生存空间"和"种族主义"等思想。他要求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废除《凡尔赛和约》和《圣日耳曼和约》",提出"非德意志人立即离开帝国","反对国内外犹太人的唯物主义精神"等等。他的摇唇鼓去的演说博得了一些人的喝彩。1920年4月1日,这篇演说被正式定为核党的纲领,并将该党改称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1926年《二十五点纲领》成为"永恒的党纲"。更多>>>
15. 1930年-革命家宛希先被错杀
宛希先(1906年—1930年2月24日),湖北黄梅人。1924年在黄梅八角亭高等小学读书时,在堂兄宛希俨和黄梅县进步知识青年的影响下,接受革命思想,参加革命活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秋到武汉,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5连当兵,后任连长。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1团1营党代表。起义部队到达三湾后,宛希先响应毛泽东的号召,是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坚决革命到底的人。1930年2月24日,宛希先在江西永新县大湾牺牲,年仅24岁。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追认宛希先为革命烈士。更多>>>
16. 1975年-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加冕
1975年2月24日,尼泊尔国王和王后在首都加德满都举行加冕仪式。这位国王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印度教君主。30岁的比兰德拉早年在英国伊顿学院就学,后转入美国哈佛大学深造。1972年他父亲--尼泊尔国王逝世后,他继承了王位。在加冕典礼上,国王戴上一顶价值200万美元的皇冠,皇冠上镶嵌着钻石、珍珠和绿宝石。加冕典礼后是游行庆典,23头大象载着王室成员穿过加德满都大街。更多>>>
推荐工具